top
top
【北欧冬令营201602】冰与火的芬兰
来源:
日期:2016-03-31
作者:
编辑:蔡晨青

2014级中文系 赵泽铭

在芬兰的第一天

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到了赫尔辛基,下飞机的时候觉得很不真实。恍然间便跨过数千公里来到另一个国家。行程很顺利,没有出现什么意外,唯一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跟了我两年多的95钥匙扣居然被海关扣了。

芬航的飞机很不错,机上的娱乐设施比国内航班优秀很多,有电影电视有歌曲,煞费我一番苦心下载的电影并没能派上用场,毕竟是国际航班跨洲航线。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也还算蛮愉快的,就是延误的时间略长,在机上坐了两个多小时才起飞。这点也是蛮无奈的。

下了飞机过了海关坐在车上往外看是一种朦朦胧胧恍恍惚惚的感觉,觉得芬兰给我的印象是一种安静、甚至有些淡漠的感受。我不知道这种感受从何而来,也许是导游对于芬兰的介绍吧,但是这样一片天空,漫漫的长夜,空旷的长街,放眼望去四面八方被一层无暇的厚雪覆盖,树枝不会晃动,一些依稀的杂音都被雪层所吸收,太安静了,真的太安静了,安静到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感觉到血液在自己的身体中汞动循环。街上偶见行人也大多是一人牵着一狗,少有结伴同行。看见些许行人戴着帽子在一片白茫中奔跑,散溢出迷朦的水雾,恩,感觉很不错。

在芬兰的第二天

我们来到拉普兰塔,前往拉普兰塔应用科技大学进行学习与交流。负责我们课程的是一位来自俄国圣彼得堡的47岁的教授李奥尼(leonid)。

这个教授很不错,着装很得体,留着短而浓密的络腮胡,脑后扎了一个小辫。他为人很热情,上课也充满了激情,很注重和同学的交流,没有国内老师那种令人昏昏欲睡的感觉。暂且不论上课的效果和内容,毕竟才刚过一天,现在就作评价未免为时过早,但是外国老师对待授课过程的态度的确值得国内诸多教师的学习。不过考虑到国内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与外国的差异,其实我也不敢说过于抨击中国现行的教育,大量的学生注定会增大教师的授课难度,毕竟人的精力和关注点是有限的,当需要关注的目标过多时,老师的精力、分配给每一位同学的注意力和时间就难免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一点来说其实对于诸多老师的消极授课情况其实我也可以表示小小的理解,但是热情这种东西是不应该被现实所影响的,不管是对教育事业本身的热情还是对学生的热情,都不应该以学生众多教学压力巨大为借口。我很幸运遇到的都是非常棒的老师,哈哈,我生而顽劣,若我的老师们都对我放任自流,现在我将不知在哪个角落。

令我相对感到更有压力的其实是另外的方面。这次学习、交流的课程虽说应该是为我们所设置的,但是也有一些本校的学生参加,不多,仅有五个,四女一男。但是从上课的情况看我们来自中国的这么黑压压的一片学生在气势上完全被外国学生所碾压。外国同学与老师的这种即时交流在我们的学校是非常少见的,我们同学们相对更沉默和被动。在这异国他乡姑且可以以语言为借口,当我们需要一点时间来理解老师的话本身而不是其内容时,交流很难做到即时即兴,天然的就存在一个隔断和时间差,但是还是要努力去克服这些个问题。我觉得欧阳师兄在晚上的总结会上说的很有道理也很恳切,这个创新思维的课程,是为我们设计的,碰到听不懂的哪怕只是不理解的,就问,也别被老师设定的思路带着走,带着批判精神去听课,向老师发难,向他开火,让交流双向化、深入化,真正去理解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思维。(原话我真不记得了这都是我自己后来的归纳 )我觉得一方面我们不能被语言关所吓倒,就我们现在的英语掌握情况而言其实已经是很不错了,晚上与两个俄国佬的交流让我大概定位了一下自己的英语水平就是已经蛮不错的了( 真的,比起他们来说我们的英语真的非常棒)恩,树立自己的信心吧,可以的。

用餐方面这次出行的用餐简直就是我最喜欢的那种,完全是和当地人吃同样的食物,见谅,旅行中我最讨厌的就是那种团餐。我一贯认为,想要真正了解一个地方,先从了解他们的饮食开始。想要真正融入一个地方,先从融入他们的饮食开始。早饭是宾馆里的早饭,中餐在学校的餐厅,晚饭在周边地区的一家餐厅,这样的饮食安排相当的本土化,非常nice,我总是觉得那种出国吃团餐的团简直就是浪费,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日子很有趣,大胡子俄国人教授的英语发音中避免不了斯拉夫语系的特征,比较明显的是“tr”音节,诸如“try”、“truth”,他在发“tr”这个音节时习惯性的把“t”、“r”分开,用的应该是 呃 前舌音?有一个很明显的抖音的过程。hhh

晚上的例会结束后去游了个泳,哈哈这个酒店的地下一层有一个小小小小的泳池,目测应该是5*10的规格如果戴着泳镜的话一个大蹬就差不多能从这头潜到另一头。这个游泳池应该是与桑拿房配套的。在芬兰人们普遍有蒸桑拿的习惯,桑拿蒸的浑身发烫浑身舒服的时候就一个猛子扎进旁边的泳池甚至冰湖(没错大冬天的蒸完桑拿赤身裸体的直接跳湖)。晚上我也尝试了一下这种当地的蒸法,的确爽的不行,两个大胡子的俄国人带着一起蒸,他们这个英语是不行啊,不过好在一个人理解能力可以,一个人表达能力还行,居然也就做了个不错的组合,反正表达不清就手比划比划地沟通,教我怎么蒸桑拿 也是相当的有趣。战斗民族相当的直率,估计也是第一次看到中国人蒸桑拿居然就这么简单地判定我这个人很牛逼(那我还是得说我就是很牛逼,只不过不是说敢蒸桑拿才牛的逼)还问我在中国人们是不是不蒸桑拿,我靠这是赤裸裸的偏见啊,那我忍不了,当下就和他们扯这个中国的蒸桑拿 不过他们还是蛮热情地交我怎么“正确”地蒸,比如毛巾放头顶啊,脉搏正常了就跳水啊balabala,的确是蛮有趣的。明天有户外的项目,在这白茫茫的一片中,跑过被雪压低的枝头,踩在覆盖薄雪的地面,呼吸湿冷的空气,想来也是奇妙的感受。

在芬兰的第三天

这几天我们都在拉普兰塔应用科技大学进行我们的学习与交流。渐渐开始适应这边的环境,睡眠质量也在日渐改善,开始喜欢上这里,从简单的好奇逐渐转变为喜爱。这边的生活与国内有相当大的不同,最大的差异在我看来应该是节奏。他们的生活节奏很自然,甚至可以说得上是缓慢,吃饭慢悠悠地吃,遛狗慢悠悠的遛,完全没有在国内的紧张感。这边很安静,也许与四处可见的白雪有关,走在大街上,行人稀稀落落的,各自做自己的事在哪里感觉都是安静的,哪怕在拉普兰塔最热闹的街上。你大可以塞上耳机,沙沙地踩着厚雪旁若无人地旋转跳跃,把所有人一切事都甩到一边。

下午课程结束后leonid教授邀请我们一起和他们去跑步,那这种事情当然是要参加的,且不说我们现在行走于这片国土即为中华之缩影与代表,单就这大学周边的森林与白雪就让人无法拒绝。我们在出发前集合的时候被教授和其他几位外国同学震惊了一下下,因为他们都换上了全套的专业跑步装备,相比之下我们都只是穿着臃肿的羽绒服,最多不过换了双运动鞋。主要是刚开始不知道会有这种的运动项目,但是就算知道我们也不可能穿的这么专业。根本就没有买过这类的专业跑步装备嘛,贴身的保暖运动服护耳手套防滑运动鞋,看起来整个人的气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从教学楼的一个偏门出发,天气不算太好,下着淅淅沥沥的雨。路上踩着车辙前行,车辙旁即是厚约十五公分的积雪。路的两旁是安静的森林还有一些林中的小别墅,哇住在这些房子里想来一定是很惬意的事。雪地里跑步的感觉居然挺好的,至少比在北京的冬季跑步舒服得多,没有刮骨的寒风,空气中带着点点的湿气,呼吸时没有明显的不适。脚踩的雪地有一种奇怪的触感,是一种似踏实但又有那么点松软的感觉。遗憾的是我们一大堆人出发,但是跑完全程的只有我和九龙两个来自中国的同学,而教授和其他两位外国同学都跑完了全程,甚至在我们两个人回去集合了后他们还又接着跑。必须得说我们的身体素质还有待加强,一个民族是否强大不仅与金钱、智力有关,强健的体魄必然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不能改善国人的整体身体素质,就算我们现在经济发达也不能给异族真正强悍的感觉。长久以来我们都不注重身体,从我们的历代文学中就可以看出这点,我们的文学中多是些柔弱的小生与肥硕的巨贾,少见歌颂个人的勇力。这些年似有所改善,但是与异族的差距仍然很明显。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我敢万分肯定地说一个人健身与不健身完全是两个人。唉 只是希望我们的民族能真正的全方位的强盛起来。

晚饭是在新开的一个大商场(相对于芬兰人的大商场,在中国算不上什么 trust me里的一家西化了的中餐馆吃自助,装修还蛮不错的。初看菜品的时候我表示受到了惊吓,餐盘里的东西都是糊状的,感觉每个菜都差不多,简直就是在丢中华料理的脸嘛!炒面酱油也没弄匀,一块深一块浅的,还没有饮料!没有饮料!只有冰水和橙子片泡水但是吃饭的时候的确被小小的震惊了一下,这些卖相巨差的中餐味道居然还可以,给的料也很足,大块大块的肉,还是挺不错的。

不过我还是有些东西得说。在外面的中餐馆总有一些日本料理的元素,基本上每个中餐馆里都会有寿司这种东西或者和风的筷子,我倒不是说他们家的才不好吃或者怎么样,实话说在芬兰所吃的中餐还是蛮不错的,不行我之前所看到的一些文章杂志中所记录的一般不堪入口。只是心里还是觉得有点堵。我似乎可以理解他们为了生存所做的努力,但是感情上还是有点难以接受。但是换个角度想我似乎又舒服了一点,这不是代表了中华对日本的统治嘛,hhh。

回了旅馆又去游泳蒸桑拿,和他们胡侃。明天有一个party,好像所有的外国留学生都会参加,还是挺期待的。在商场里还碰见一个外国同学他说他为明天准备了一瓶酒,还专门拿出来给我看了一下,666。

芬兰的第四天

上课的时候换了一个新教室,非常有设计感,不像国内的教室总是单调而无趣。或者说其实拉普兰塔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室都很有特点,现代化的气息浓郁。课程中还有一个小活动,用一百张以内的纸叠一个坚固的塔,上头要保证竖起一本杂志。的确是很老的一种游戏了,我记得高中的时候我们还试过只用纸和胶水搭桥,然后在上头一层层地叠牛津词典,不过这次不让用胶水,单靠纸张,的确还是有所不同。

下午下课后我们没有直接回酒店,而是呆在教室里。我们排练了一下晚上的合唱,江楠师兄耍了他的帅气的双截棍,家怡师姐弹了他的尤克里里,大家都很开心。接下来我们在校内拍照,各种各样的大合照,装逼的逗逼的都有,给这次难忘的旅程留下不灭的印象和纪念。晚上的时候,拉普兰塔的外国留学生们聚在一个林中的小小木屋,不过并不是我们平时电影里看到那种住人的小木屋,应该说是专门用来娱乐的小屋,里头有俩桑拿房还有厨房。俄罗斯的同学带来了他们的烙饼和小饼干,法国来的马汀带了两瓶梅洛庄的红酒 hhh可惜没找到合适的红酒杯。可惜我们事先不清楚有这项活动,都没有准备一些中国特色的食品与大家分享,不能让他们感受一下伟大的中华料理,实在可惜。不过我们准备了几个小节目,有大合唱的茉莉花,还有江楠师兄的双截棍和家怡世界的尤克里里。嗯虽然没能一起蒸桑拿,还是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呢。

在芬兰的第五天

这是住Cumulus旅店的最后一天,明早我们将启程,结束在拉普兰塔的行程。我们将出发,前往罗瓦涅米。在拉普兰他我们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碰见了很棒的教授,还有有趣的外国同学。接下来的行程就将回到一个相对正常的观光旅行团节奏,的确有那么点令人失落。这几天的生活不同于一般的旅行团,我们在一所大学里不只是参观不只是拍照,我们在这里学习在这里生活,和外国同学同吃同住(呐同住的意思不是说分散了和外国人住一起哈。。。只是说住宿条件与外国同学是一样的。),这样的生活是一种相对深入的、接近于本土化的生活,原生的生活节奏毫无保留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像我们张开怀抱。

芬兰不似中国这般繁华,街上的商店算不上大也算不上高端,Jack&jones看起来是这里比较普遍的品牌。街上的行人总是稀稀落落的,几乎见不到成群结队的行人,大多数都是一人一狗。经常看见有人穿戴整齐地在路上森林中慢跑,沉默安静地跑动在路上,看见阵阵依稀的白雾,听见沙沙的脚步声。有些时候觉得自己还是蛮适合这个地方的。一个人走过安静的街道,走过稀疏而广阔的森林,走过寂静的湖泊与河流。空气中逸散着从容与优雅,在冰面下隐藏火热的迸发。嗯,完美的哲学土壤。

在芬兰的第六天

今天我们结束了在拉普兰塔应用科技大学的交流学习,中午课程结束的时候我们收到了一张制作精美的结业证书,leonid教授一个一个亲手交给我们,并与我们合影。leonid的确是一位令人尊重的教授,热情大方,生动有趣,这段短短的交错与相遇,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忆。可惜时间有限,行程既定。他日注定分别,几无重逢之可能。这段经历中认识的人,maria、matti还有不知名的俄罗斯女孩和意大利女孩,注定只是在眼前一闪而过,留下些璀璨的画面。但还是要感谢命运至少曾让我们遇见,给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机会。

下午的时候我们在拉普兰塔一个开阔的地方戏耍拍照。厚可没膝的雪,经过之前的小雨外脆而内松,在阳光下闪烁星星点点的七彩光芒。这么些天第一次看到芬兰的太阳,真的很高兴。阳光下的芬兰一扫之前的阴郁沉寂,高大的树林、白茫的原野、稀疏的小屋展现出层层叠叠的丰富鲜艳色彩,完全就是两个世界,觉得这座城市一下子鲜活了起来,站立了起来,一下子饱满了生命力之前的压抑情绪被一扫而空。墨镜配炫阳,棒极了,哈哈哈哈。

晚上我们乘上了开往罗米涅米的列车,卧铺,明早我们将抵达,前往北极圈内寻找圣诞老人的踪影,看看是否有幸遇上那女神的丝带。火车上的设施非常先进,专门为孕妇、残疾人、老人、幼儿的设施齐全而且人性化,空间的利用紧凑而合理,可以从诸多细节处看出设计者的用心及思考。我们现在虽然有最快的高铁最发达的交通体系,还要做的还应该做的还能做的的确还有很多。

这里这么美丽,好想带你来看看。

观光行程统记

离开拉普兰塔我们就算正式开始了观光的行程,日子也开始趋于正常的快节奏,无非是逛吃和逛买,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相比于之前的冬校生活似乎变得充实,但实质上感觉更加空虚,每天已经几无思考的些许必要,我们只是机械的听导游介绍,在各个景点拍照留念,然后在商场血拼。

但是一些很细节的地方还是值得我们注意。

好好的回忆,认真的整理,才能从混乱的感想中抽丝剥茧的提炼出比较完善的一些想法。

就先从比较正常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说好了,然后再散乱地添加些不成体系的零碎观察和思考。唉不过是些个人感觉,算不得严肃深入的思考。

从衣着上看,外国人的穿衣比我们要更严谨更得体一些。他们的日常穿着多数以大衣、风衣和西装为主,一路上到处都是风格不同帅的各有特点的人。绝大多数人都在意自己的外在,显而易见的他们的衣物都经过边角的修理和剪裁以满足每个人不同的身体条件,这使他们每个人看起来都很顺眼舒服,给人一种精神十足意气风发的感觉。饭店里的服务员,街边公园里坐着休息的老头老太,走在路上擦肩而过的行人,学校里的教授与学生,哪怕是那些严重超重肥胖的人,穿着以超大码的运动服为主,也一样保持了外表的干净整洁。外表的干净合体清爽这是一种最基本的体面和尊严,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至少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所以走在芬兰瑞典的街道上总是令我感到很愉悦。

从食物上看。我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外国的穷人普遍偏胖而富人身材普遍良好了。在外国,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洋快餐的确就只是便宜方便的快餐了,而超市中健康的食品、绿色的食品价格普遍偏贵。街边的快餐店一个汉堡仅需几欧元,你想啊,在欧元的流通市场中欧元的购买力就近似于是人民币在我们市场上的购买力,用几块钱就可以解决一顿饭的需求绝对大大降低了穷人的生活成本,但是健康的食品相对而言就处于了一种穷人难以达到的价位,买健康的蔬菜、水果的钱可能够他们在快餐店里吃好几餐。这个是我想说的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是我还是必须得说就是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人的饮食的确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在我这有限地几天中我还是得说虽然存在一些饮食习惯的差异,口味的差异啥的,但是我们所吃的食物的确都很不错。每日的餐食都很新鲜,不管是面包果酱蔬菜还是别的什么,我超级喜欢那边的果酱和酸奶,巨好吃。

居住上我感觉没什么好说的,毕竟我们只不过是一些过客,所住的也只是一些旅店宾馆,无法代表当地人真实的居住水平。但是在异乡普遍少见类似于国内的封闭大社区,也少见格式的高层建筑。一眼望去没有多少高大的建筑,多数不过五六层之内。而且有很多是那种独栋的小房子,虽然顶天立地但是却没有多少建筑面积,见到不少可能仅有九十几平方的小别墅。嗯这种房子一个小小的家庭,两三个人加上一条小狗住起来一定很温馨舒适吧。不过芬兰和瑞典的建筑还是有着很明显的差距。两国的共同点或者说西方国家的一个共同点是重视文物的保存和古建筑的保护,两国都很重视各自的古建筑遗存,在市区我们所看到的基本都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的建筑。两国的建筑风格和艺术水平也让我因此得以管中窥豹。相比较而言瑞典的经济文化底蕴很明显的要远高于芬兰。两国的文化基本可以说是同源的,而瑞典城市里随处可见的浮雕、辉煌高大的建筑、装饰华美的尖顶,给人一种浓郁的历史感,仿佛我就置身于那个辉煌灿烂的年代,那个繁荣的强大的欧洲。相对而言呢芬兰就更现代化一些,设计感更深厚,但是便似乎欠缺了一点历史的底蕴和文化的氛围,这点的确是显而易见并且难以弥补的。

出行方面我们作为一个团队一直是共同行动,出行都是大巴车。对于他们的出行只能是结合导游的介绍和一些自己的观察。相对于国内而言他们的公共交通算不上发达,无论是公交还是地铁,其发达程度都无法与我国相比,这显然是与其人口的相对稀少和经济的相对发达有关的。而且由于健身观念的深入人心,有很多人的出行选择自行车或走路,这也减少了公共交通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相对发达私家车的普及程度挺高的,人们出行都有自己的代步工具,公共交通不过是一种补充罢了(我是这么理解的)。

北欧的节奏很慢,慢到我们可以优雅地走好每一步,晒足每一缕阳光。街上几乎看不到步履匆匆满面匆忙的人,街角坐着的老人们都有一股慵懒的气息,不急不忙,不慌不张。我无法评价说这种状态应该用好还是用坏来定义,只能用舒服二字,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实在是令人愉悦的一件事。这一份从容的气度,实在是只有在保障健全生活安定的情况下才有生长的土壤。要是哪天我们能看到中国的街上年轻的人都热火朝天而年迈的人都能安宁悠闲,我觉得我们的改革我们的发展便可算作是真正地成功了。

此次交流之行实为一次宝贵的经历。我因此得而窥见些许外国的真实情况,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才能得出自己的思考。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心灵都要在路上,灵魂才不至于被身体甩开。哈哈,开眼见世界,是为中华兴。从这些发达国家与我们的对比确实让我们对现行的社会诸多方面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有些方面也许也为我们指出了努力、进步的方向。嗯,惟愿中华之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