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英国牛津大学暑期学校201507】挑战自我,从牛津开始
来源:
日期:2016-09-29
作者:
编辑:蔡晨青

唐钰佼 公共管理学院

上午刚从机场辗转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后到到达学校,收拾完东西,便难不住性子的开始写这趟旅程的感想了。总是觉得刚刚经历过的才最为深刻和清晰,想要通过文字把这段美好的经历记录下来,因为我知道,属于我们这22个人的牛津旅程,可能仅仅是唯一的一次。每一次都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体验。

首先,先说说为什么要参加这次SUMMER SCHOOL. 因为自己一直都有去英国留学的打算,对于在中青初次能有这种名校的交流机会,觉得很难得。记得初中的时候也被学校选上参加去澳大利亚公立高中的暑期交流活动,从那次活动之后,开阔了不少视野,回国后对留学梦越发向往,也成了不断鞭策自己努力学习的强心剂。其次,我想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坦白说,大一并没有很确切的目标想在毕业后就直接出国,觉得考研,找工作都是出路,对英语也没那没那么高的要求,所以不必太强苛自己,对于老师滔滔不绝的英语课完全不走心,放松了,懈怠了。直到大二上学期的一次经历,才让我真正发现自己的想法是有多么浅显。一个朋友介绍了一份实习的机会,在一家外企NGO性质的传播部做助理。我信誓旦旦,昂头挺胸去面试,第二轮面试官想让我描述一下公司具体是做什么的,有什么主要的方向,理念,宗旨。提前已经备好功课的我信心满满的对他讲解阐述。本以为可以顺利结束,有个完美Ending,“请你用英语重复阐述一下您的观点。”听似云淡风轻的一段话就如晴天霹雳一样瞬间让我心里乱了分寸。之后的英语部分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说完的。虽然之后我还是被录用了,但是一次偶尔的机会我和我当时的面试官坐在一起聊起当时的场景,她说从我的表现就能看出平时的确是有蛮少的机会说英语,用英语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过从发音判断出我应该基础还不错。一语中的,吃老本的感觉的确很尴尬。那一刻起,我才明白,无论将来自己想做什么,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甚至一些精英们动辄就能精通四五种语言,最起码英语是我必须掌握的技能,不能忽视,不能懈怠。

于是,我就开始寻找机会,怎样才能有更多的机会练习英语,在公众场合说英语。

 

恰巧这次机会,我踏上了最后的名额末班车,来到了牛津。遍地的博物馆,图书馆,历史悠久的学院,让我不仅一次梦想自己能在这里学习读书。当然,牛津的学生学业也并不轻松。课余时间和我们的两个RA聊天,也的确证实了这点。Alex告诉我,他每周除了固定要和导师见面,早晨去实验室,学院的讲座......这些时间外,一周都会跑在图书馆,有大量的书,有大量的作业,任务要完成。还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Megan告诉我她基本上不会去逛街买衣服,都是在网上解决了。牛津当地十分有名的City sight seeing bus他们竟然也都没有坐过,对于一周用来读书的时间空余来观光,对他们来说算是可能算奢侈了。这种对比也让我内心感受到了一种强烈对比后的落差,静下来想想,自己在国内一个学期能完完整整读完几本书。读书,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慢慢坚持才能变成习惯。

这次行程,教会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勇敢尝试。有人说过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并不代表每一条路都一定是正确的,一定会有前人的经验。不去勇敢尝试,你怎么知道自己适合哪条路。这项我时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不折腾,怎么知道什么是你想要的。于是,我决定放弃安逸实习过暑假的机会,开始一边忙着期末复习月的紧张复习,一边准备牛津的各项工作,从签证,护照办理,准备资料等。从这些所有繁琐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好多,更加有耐心,更加认真,细心。决定前,自己也有很多担忧,担心自己英语讲得是不是不够好,是不是没有耐心在末考期间能完成这些所有的工作,会不会到英国会不适应等等..... 但这一切,当到牛津见到似乎踮脚便触手可及的白云,脸上挂着超级nice微笑的RA,幽默可爱的老师,舒适的环境时,这一切所有的顾虑全部烟消云散了。

       Bruce是我们的老师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幽默的老师,他就像特别典型的英式幽默的英国绅士。讲话很亲切,时时刻刻都为我们着想,记得我们在最后一周大家觉得地下室太闷,想出去上课,他便直接把课堂搬到了学院的草坪上,我们就席地而坐听他给我们讲授英国的文化,巴斯的历史,他的每一句话到至今我都还记得十分清晰。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最深的时刻,是Bruce有一天带我们出去寻找牛津的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伊斯兰教堂,路途中我们经过了一条小河,河边停靠着许多大小不一的船只,我当时看到里面想家一样的装潢特别喜欢和好奇,于是我便问Bruce,他特别nice的一一给我介绍。我感叹说好像以后和爸妈再来牛津也来这里尝试一次,住在水里的感觉。后来,过了两天第一次Tea Time,Bruce走到我旁边说,他已经把关于可以租住那些船只的网址和信息都整理好发到我的邮箱里了。我当时既惊讶有感动,没想到只是自己的一次好奇,他便记在了心理,真的让我非常的感动。以后有机会回牛津,我一定会去看望他的。

最后想讲讲团队合作。之前在学校很少有团队合作的机会,可能社团中也有涉及,但是并没有让我感到很强烈的体会。这次在这个环节,老师把我们分成不同的组设计自己GroupTower. 每个人都既兴奋又紧张。从一开始的分工,到最后把Plan A & Plan B 合并,改进。虽然最后没有做出最高最尖的Tower 但是我觉得在设计制作这整个过程中,大家在一起的的配合才是最重要的,我明白了什么是团队合作,感受到了沟通配合的魅力。

三周时间很短,但却让我深深爱上了牛津,以后我一定会在故地重游。希望那时,自己会是更加优秀的自己。

爱上了牛津傍晚渐变色的天空和古老的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