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院联合学校研究生部、科研与智库工作部、《中国青年社会科学》编辑部,共同举办了第十三届首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青马论道”暨学生理论社团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多位专家教授,为马院学子传授讲解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活动期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奎教授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内在逻辑》,秉承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导向,中国式现代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注入了丰厚的内涵与活力。他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人精神世界的内在逻辑”,阐释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思想内涵及其现代化的必然,提出应注重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的统一,以文化认同筑牢思想根脉,构建长效机制等。这一理论不仅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人民精神世界的深远影响,而且为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新刚教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对经济脱实向虚难题的解答及其世界历史意义》,刘教授指出经济脱实向虚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共性难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有深刻剖析,指出虚拟资本与产业资本分离的运行规律。传统解答多聚焦信息管理与心理调控,未能触及生产关系本质。立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给出新方案。通过为资本设置 “红绿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依托党的领导与自我革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规范资本社会属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原创性理论与实践,不仅巩固了中国实体经济根基,更为全球破解产业空心化提供新思路,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健康方向发展,彰显深远世界历史意义。

作为马院学子,我们当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为指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新时代实践的交汇中深耕细研。既要筑牢理论根基,从资本治理、制度创新等核心议题中探寻真理力量;更要立足中国实际,将会议部署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相结合,在破解时代难题的学术探索中践行使命。未来,我们将以青春之智、笃行之力,深化理论阐释、推动学术创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入新鲜血液,用学术成果回应时代召唤、服务国家发展!
供稿:张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