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让“失独”群体不再孤独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2-09-24
作者:杜巧婷
编辑:梅轶竹

文/记者 杜巧婷

近期,荣获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报告一等奖的课题《“失独“群体的生存与发展——以社会支持理论进行分析》,引起了不少学生和老师的关注。什么是“失独”群体,为什么选择研究这一群体,研究结果如何,不少人看到这份课题时都会带着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课题负责人10级社保一班的韩佳颖逐一解开了疑惑,还原一个真实的“失独”群体,以及课题组在与他们接触过程中所感悟出的一切。

选题源于偶然发现

早前,为了参加国家“创新创业”和“智慧星火”的比赛,韩佳颖一直在冥思苦想,苦于找不到一个既新颖又有价值的课题。一次偶然的机会,当她在电脑上输入“新兴词汇”时,出现了“失独”这两个字。出于社工专业的敏感性,这个词汇立即抓住了她的眼球。经过查资料得知,“失独”群体是指年龄在50岁以上失去了自己的独生子女又因为自身条件无法再次生育的人所组成的群体。这一课题引起了韩佳颖的专业共鸣和调研兴趣,也随即萌发了继续探究的想法。

确定了研究方向后,首要的任务就是“招兵买马”。经过努力,最终来自社工学院的韩佳颖、王婷、郭文杰、沈苑、胡洋、张强等六名同学组成了调研小组。他们志同道合,对“失独”群体研究上有着共同的兴趣。小组邀请我校史柏年和赵莉两位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并联系了两个“失独”群体的自发组织——位于武汉市的“连心家园”和“温馨港湾”,希望通过他们的帮助,获取更多有价值的资料和信息。准备工作就绪后,一场将让他们感动、难忘的暑期社会实践随即展开。

精心设计 力求完美

在组团完成并确定了研究方向后,小组六人明确分工,分头查找相关的理论文献、整合媒体资源、统筹安排调研路线等。在对大量资料进行分析后,他们完成了5万余字的项目申请,包括国家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智慧星火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部顺利通过。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作为三个项目中的“第一仗”,小组成员将其命名为《“失独”群体的生存与发展——以社会支持理论进行分析》,并对活动进行了事无巨细的布置和安排,力求达到调研的最佳效果。

走进社区,用心接触失独群体

7月9日,到达武汉的第二天,小组成员便开始了他们的实地调研。他们选择定性研究中较为适合该群体的研究方法——访谈。首先他们来到武汉青山区“连心家园”并找到负责人李铭兰。李铭兰本身也是一名“失独”者,虽然不再愿意提起伤心往事,但得知了调研小组此行的目的后,还是欣然接受了采访。她不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还提供了其他几位“失独”者的联系方式,以便于小组访谈工作的完成。

 

在访谈中,失去孩子的家长总是忍不住流泪,尤其是看到和他们的儿女年纪相仿的小组成员时,情绪也会突然失控,但他们也希望通过诉说的方式表达心声。同学们在认真倾听的同时不忘安抚这些伤心的家长,缓解他们的情绪。接下来的调研中,他们又访谈了“温馨港湾”中的一些“失独”家庭,虽然有个别人一时难以接受访问,但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向大家敞开心扉。他们希望遭遇能引起他人及社会的关注但同时又不想被过分打搅的矛盾心态也在访谈中袒露无疑。

困难面前,勇往直前

团队成员与“失独”妈妈付阿姨,刁阿姨合影

实践的过程总是困难与挑战并存。据团员们介绍,很多“失独”家长因为悲惨的遭遇,心理都很脆弱,不愿意再去揭开这道伤疤,不愿意再去回忆血淋淋的场面,不愿意再次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酸楚。他们有时会觉得老天不公平,自己仅有的一个孩子还不幸去世。所以有些人在访谈中表现出了抗拒、困惑和消极,滞延了调研的进展。群体组织的负责人出于保护成员的考虑,也不愿意提供更多的“失独”者的资料,这使团队曾一时面临无法接触更多访谈对象的困境。另外由于课题内容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当小组成员想就此咨询相关政府部门时,却没有得到正面积极的回应和支持。

调研组成员没有被这些不期而遇的困难打倒。相反,他们通过耐心的倾听、努力做思想工作、总结二手文献、吸取实践教训,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此次调研任务。

献出你的爱,关注“失独”群体

韩佳颖说,这次活动最大的感想就是在与特殊人群、弱势群体的沟通、交流中,应该时刻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太激进,不能对他们的意见和问题视而不见。她说,我们想如实反映出“失独”群体的现状和需求,呼吁政府和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成员们也认为,仅靠社会群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该仔细地审视当前人口政策问题并及时调整和修改,尽可能想办法解决和抚慰这一群体生活上、精神上的困难,尤其是针对一些“暮年丧子”的家庭给予应该必要的生活援助。

韩佳颖说,有机会接触到这一群体是一件很难得的事,能得到大多数人的积极、善意的配合也很出乎她的意料。通过实地接触和观察失独家庭的境遇,她认为青年人一定要学会感恩,孝顺父母,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时光。此外,更要多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多关心和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经验分享,启蒙你我他

“对于做课题,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呢?”记者问她。

韩佳颖说,首先,选的择课题一定要立足社会实际,一定要有研究价值,要用正能量引起大家的共鸣。其次,在研究中要多吸取经验,多向老师请教,多看相关的背景材料,多去学习相关的文献,不要凭空遐想和臆造。第三,一定要组建一个“靠谱”的团队,调动起所有成员的积极性,不能单打独干,“因为个人的想法始终都比不过集体的智慧,毕竟人多力量大嘛”。

韩佳颖觉得,能够一连坚持好几天在一号楼通宵活动室熬夜写报告的精神是值得赞许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能够始终如一地有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绝对不能兴奋头一过就松懈,更不能敷衍了事。她说,能够获得学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实践报告一等奖就是对所有成员一个暑期辛苦努力的最好回报,“我们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