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重要论述的体会
来源:中国志愿
日期:2023-12-21
作者:江汛清
编辑:梅轶竹

新时代发展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的基本遵循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重要论述的体会

江汛清

  自2008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讲话、批示、回信等方式多次谈及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什么要推进志愿服务、怎么推进志愿服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新时代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重要论述的精神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度评价志愿服务,他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基本内涵,阐述了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历史方位、价值取向、目标任务、方法路径以及实践要求等,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一)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内涵,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志愿服务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充分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是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既有可为的使命,也有可期的未来。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习近平站在全局和历史高度充分肯定了志愿服务的价值和意义。“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志愿者事业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志愿者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总书记在视察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时的讲话中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二)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2014年5月4日,恰逢五四运动9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就如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北大的师生进行了交流,他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志愿服务应当成为国家和社会推动全体人民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理念。通过志愿服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把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志愿服务应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理念,如诚信、友善、互助、奉献等。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 

  (三)志愿服务是发扬雷锋精神、培育一代新人健康成长的时代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这段话深刻阐释了学雷锋与志愿服务之间的内在联系。志愿精神与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具体体现,志愿服务是学雷锋培育一代新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一是学雷锋志愿服务是培养青年成长的重要途径。志愿服务是培养青年人理想信念,磨练意志品质,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在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上,切实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在志愿服务中,要着眼提高年轻人思想政治素质,让他们在服务基层中经受锻炼,不断提升国情认知、精神意志、品德观念和能力才干,帮助青年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二是学雷锋志愿服务是青年参与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途径。志愿服务在培育新人过程中,通过一些重要活动和知名项目,例如西部计划、各种学雷锋实践活动等,吸引青年人积极参与其中,在实践中培育他们的思想情怀,崇高理想和信仰,以及使命担当。 

  (四)志愿服务是参与重大公共活动的重要力量。一是奥运会既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奥运志愿者是代表奥林匹克理想、体现奥林匹克文化、传承奥林匹克精神、奉献奥林匹克事业的形象大使。没有广大奥运志愿者的参与和奉献,就谈不上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志愿者参与夏季奥运会、冬奥会等大型体育赛会和国家重大庆典活动,在这些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参与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救援活动的重要力量。在地震、洪水、火灾等突发性重大灾害中,尤其是在近几年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广大志愿者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结表彰大会上,高度评价了广大志愿者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五)志愿服务是社会扶助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基层社会稳定有序的粘合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志愿服务要立足群众、面向基层,关注群众需求,服务社区、农村和边远地区。他鼓励广大志愿者深入一线、走进基层,通过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帮助和服务。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志愿服务要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在 2023年5月21日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中指出,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   

  (六)志愿服务是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一是高度评价西部支教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2011年11月对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工作作出批示时指出,团中央、教育部组织实施西部支教扶贫工作,是团工作的创新之举,是推动教育公共服务和教育资源均等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年轻人的有效途径,很有必要,富有成效,要长抓不懈、抓实抓好。二是高度评价志愿者在扶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三是鼓励广大志愿者参与到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通过志愿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七)志愿服务以特殊方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志愿者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繁荣的生力军。“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增强了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也有利于展示中华民族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阳光、富强、开放的良好形象,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重要论述的理论、历史和实践基础 

  (一)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学说的新探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和学说,尽管他们没有明确、具体地探讨志愿服务这一特定主题,但在他们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他们高度关注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志愿服务的思想。主要把握了以下三个要点:一是个体与群体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相互间需要协作与互助。二是公民参与和社会责任。三是以利他主义为基础的社会关怀与公共利益推动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毛泽东同志对志愿服务的探索,为当代志愿服务思想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代,纵观全局,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毛泽东同志对志愿服务的探索与当代志愿服务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认识、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志愿服务的社会主义本质、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建设、关注青年志愿者、发展面向社区的志愿服务等重要论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毛泽东同志对志愿服务的探索推向了新的时代高度,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 

  (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积极培养志愿精神。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博爱、互助精神,强调志愿服务应当基于真诚信任、友好互助的精神,通过奉献和服务他人推动社会和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吸取志愿精神指明了方向。借鉴传统文化中的公益慈善理念和道德准则,将其运用于现代志愿服务实践。把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奉献精神、互助友爱的价值观念,并将其与现代志愿服务相结合,既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将其与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相结合,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志愿服务模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汲取中华5000年文明的优秀价值观,并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相结合,使中国的志愿服务在路径上特色更加明显,制度上更彰显自己的优势,方法上更贴近中国的实际。把中国志愿服务的学科体系、学术话语体系,深深嵌入了5000年的文明传承和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之中。 

  (三)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动实践的理论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进行的各种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制度、文化等表现形态,它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最新成果,“两个结合”与实践凝练在更高高度上明确了志愿服务的道路、理论、体制,巩固了中国志愿服务的主体性,拓展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道路的文化根基,让中国志愿服务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毛泽东同志对志愿服务思想的探索,与中国的文化传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毛泽东同志的探索一脉相承。 

三、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努力做好新时期志愿服务工作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的最重要成就之一,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最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二)继续发展和完善志愿服务体制机制。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社会工作部,划入全国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等职责,这是适应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趋势的重大举措。志愿服务工作要在新成立的中央社会工作部统筹指导和协调下,进一步加强领导,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三)健全志愿服务法治体系。继续发展和完善志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志愿者的权益,规范志愿服务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志愿服务法律政策规范建设上,形成完备的政策制度体系。规范志愿服务组织的运作和管理,为志愿者提供法律保障和权益保护,促进志愿服务工作的健康规范发展。 

  (四)加强舆论宣传,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教育、舆论引导,倡导志愿服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培育广大公民的志愿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和理解,引领全社会积极参与。 

  (五)推动跨部门合作,形成志愿服务合力。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合作,形成志愿服务的合力,共同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员工提供参与志愿服务的便利条件和支持。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做好志愿者管理。加强志愿服务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鼓励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形成规模庞大、专业能力强的志愿服务队伍。 

  (六)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开发志愿服务项目。要建立全国性的志愿服务平台,整合资源,提供志愿服务信息和机会的发布、匹配和管理。开发志愿服务项目,提高志愿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引导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将志愿服务拓展到更多领域,如扶贫、环保、教育、文化等。创新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鼓励个人和组织有针对性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七)完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保险制度,为志愿者提供保险保障,确保志愿服务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设立志愿服务奖励机制,通过评选表彰、荣誉称号等方式,树立志愿服务的典范。 

  (八)加强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加强志愿服务相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志愿服务的最佳实践模式,培养专业化的志愿服务人才,提高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九)加强志愿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志愿者要走出国门,积极参加国际志愿服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央团校党的群众工作教研部) 

(转自《中国志愿》202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