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系列访谈】共青团百年来组织治理重大命题:质量优于数量,结构决定功能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22-05-09
作者:
编辑:李鹏飞
        编者按:今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共青团也迎来建团百年。为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学习中国青年运动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带动团员团干部进一步认识“为什么出发”的初心使命、把握“怎样走到现在”的经验规律、明确“如何走向未来”的原则方法,中央团校党群工作部特推出“百年青运跟党走”系列访谈,通过对中央团校专家教师的访谈,为大家解读党领导下的青年运动史。
        本期推出的是《共青团组织治理重大命题:质量优于数量,结构决定功能,访谈对象为中央团校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胡献忠研究员,访谈人为本系列编辑组。

        胡献忠,中央团校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馆长,中共文献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兼青运史专委会主任,首都高校党建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中国政治与群团改革、国家建构与青年运动、公共政策与青年发展,承担多项重大调研及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问:胡老师,感谢您百忙中接受采访。我们知道,您最近手头有很多和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年有关的事。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您认为共青团百年一路走来,百炼成钢的关键点是什么呢?
        答:作为超大规模青年组织的中国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00年来生生不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加强自身建设的成效,而组织治理是观察、研究这一政治社会现象的重要视角。良好的组织治理起码具备三个基本要件:一是组织成员要遵循共同的制度和规则;二是确定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及相互关系,激励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努力工作;三是根据业务发展和环境变化调整组织结构。
        根据组织治理的原理和自身实际,共青团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致力于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一是培养组织成员的政治认同与理论认知;二是构建合理的组织体系,打造坚强基层堡垒;三是打造以团干部工作作风为主体的优良作风;四是以团章和各项规章制度为遵循,加强工作规范和纪律约束。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内部结构、运行机制、资源配置和管理流程,从而保持共青团的先进性,增强整体战斗力。
        问:100年来,中国共青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期间经历了从数量的扩张到质量的提升,您能否结合具体的历史环境谈谈数量、质量这些要素对共青团整体功能发挥的影响?
        答:任何组织要发挥其预设功能,首先要依托一定规模的成员。1922年团一大召开前全国青年团员人数达到5000多人,到1925年9月增加到9000多人。这种数量扩张尽管在运动中也采用过一些弹性策略,但总体是在坚持入团标准、规范入团程序的前提下达成的。由于当时革命的影响存在诸多局限,因而这一数量在当时全国青年中的占比极低。为了解决团员中学生较多的问题,结合土地革命斗争的需要,1928年2月共青团中央要求工农分子要占到团员的80%。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6月团员人数为545万人,到1959年增到2500万人,占全国青年总数的19%,其中农村团员占56%,工业领域团员占38%,高校学生团员仅占2%。这种成分比例构成和当时的经济社会结构、文化教育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文革”结束后,全国共有团员4700多万人,但团员意识、组织观念、作风建设等急需加强。通过一系列整顿和发展,到2003年底全国团员数量达到7107万人,团青比例为22.6%。学生团员约占团员总数的48%,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以及地质勘查、水利管理业约占9%,在农、林、牧、渔业团员约占30%,第三产业及其他行业团员约占13%。又经过九年发展,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共青团员8990.6万名,达到历史上的峰值。
        进入新时代尤其是2016年以来,各级共青团组织按照坚持标准、控制规模、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完善制度规范,严把团员入口关。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共青团员7371.5万名,其中学生团员占59.3%,企业团员占7.7%,乡镇(村)团员占18.0%,机关事业单位团员6.3%,城市街道(社区)团员6.2%,社会组织和其他领域团员2.5%。团员队伍规模虽然有所下降,但强化了团员日常教育管理,加强了团员先进性建设,团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所以,共青团100年来的组织建设是在实事求是原则下进行的,结构决定功能。在拥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先进性问题进一步凸显。“宁肯少些,但要好些”。而且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和战略目标及时调整成员结构。
        问:根据您的研究,共青团100年来组织治理有哪些特点和经验启示呢?
        答:组织治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使组织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尽管时代与社会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但任何组织治理都有一定规律可循。百年来共青团组织治理过程有以下特征:
        第一,不同历史时期共青团组织治理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与当时的形势任务、党的要求、团的实际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在百年历史长河中,团的自身建设有一个发展过程,各个时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共青团总是根据党的历史方位变迁和战略目标变化来调整内部诸要素的关系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当外部环境比较严峻、险恶时,共青团更多地强调成员对组织的忠诚度以及纪律性;当团员的规模发展与先进性体现发生一定抵牾时,往往选择质量优于数量的策略。
        第二,从严治团始终是团的自身建设的鲜明主题,特别是在重大历史关头,共青团总能比较自觉地强调严格纪律、严格组织、严格作风。共青团是政治性很强的群团组织,绝不能变成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车马店”,要体现出应有的凝聚力和强大的战斗力。组织治理需要有制度、机制做保障,当然制度也是靠人去执行的,认识不到位,制度就会落空。因此,组织共识优先原则完全适用于共青团自身建设。
        第三,准确把握共青团的群团性质和特点,在组织治理过程中既要自觉融入党的建设整体格局,又要避免机械地照抄照搬党的做法。要结合党的总体要求、各级团组织的实际、新时代团员的特点,实事求是、创造性地提出对策措施。在某种意义上讲,共青团的创造性增多一分,组织治理的成效就厚重一层。
        第四,精准把握组织治理目标,注重组织内部各要素相互协调和总体发力。要着力提高政治站位,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始终恪守“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全面加强团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各方面建设,采取整体推进和急用先行相结合原则,做好整合和协调工作,上下联动,集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