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 春季学期开学以来,我校国际青年研究中心举办和参与多场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提升学科建设能力和教师研究素养,不断探索国(境)外青年研究与团干部教育培训深度融合新方法。
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教授做客国际关系名家讲堂(第一期)。叶桂平以《区域国别学方法论与澳门特区的高等教育发展》为题,围绕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目标、澳门城市大学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以及澳门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等进行了分享,并就我校国际青年研究中心建设、区域国别学学科规划、国(境)外青年研究工作等进行交流。校党委书记张传慧,党委常委、副校长刘闵参加了交流。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教授做客国际关系名家讲堂(第三期)暨“透视美国”系列讲座(第九期)。达巍以《特朗普2.0的政策逻辑与中美关系》为题,围绕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内外政策的基本逻辑,对国际秩序产生的冲击,以及对下一步中美关系带来的影响等问题作深入剖析。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部长董霞,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张朝晖,中国青年报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有限公司、全国总工会国际部等单位代表、我校国际青年研究中心教师共40余人参加。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任晓教授做客国际关系名家讲堂(第四期)。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闵出席活动并参加研讨。任晓以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发展思路为主题,围绕区域国别学历史发展脉络、我国区域国别学发展现状等议题深入阐释分析,并与国际青年研究中心成员展开热烈讨论,为大家答疑解惑的同时也为我校相关学科建设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教授做客国际关系名家讲堂(第二期)暨“名家讲坛”,为3月份在训的六个主体班学员授课,国际青年研究中心全体教师参加。胡正荣教授以《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为题,围绕意识形态、国家安全、国际传播能力与效力等问题进行授课。他提出,广大青年和团干部是做好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应利用自身优势不断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做到分层、分类、分群精准传播,“千人千面”讲好中国故事。
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志峰博士做客青年领军学者讲堂(第一期)。陈志峰以《澳门青年发展的回顾与前瞻》为题,围绕澳门回归二十五年来澳门青年政策的发展历程,从澳门青年发展现状、内地青年政策在澳门的转化以及澳门青年如何融入大湾区建设和国家发展大局等方面进行了分享。
应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邀请,我校国际青年研究中心副教授周小舟参加了“全球文明倡议及其重要意义”研讨会,并在会上以《文明互鉴视域下的青年责任:全球文明倡议的实践路径》作主题发言。我校国际青年研究中心教师任广旭应邀一同参会。
受国组智库邀请,国际青年研究中心教师潘萌围绕“青年外交:塑造未来国际关系的先锋力量”主题,线上为社团学生做讲座。潘萌详细阐述了青年外交的概念、历史脉络、核心功能与国际局势的互动关系,介绍了青年外交在新时代中国外交中的重要地位和效能目标,并对青年如何成长为塑造未来国际关系先锋力量提出建议。
据悉,我校国际青年研究中心自1月份成立以来,积极举办各类学术活动,努力提升我校学术知名度。未来,国际青年研究中心将进一步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持续涵养师资,为智库发展和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际青年研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