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五马论坛”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与青年”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9-11-05
作者:余智颖 师宁
编辑:王娟

新闻中心讯(余智颖 师宁)11月2日,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部联合主办的2019年首都五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举行。论坛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与青年”这一主题,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欢聚一堂,共同探讨学术成果,交流新时代青年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文昭教授为论坛作主题报告,我校研究生部负责人致词,我校研究生会负责人方啸虎同学和清华大学熊成帅同学分别作为研会代表和参会代表进行发言。

论坛分为四个阶段,各校研究生代表们分别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与青年工作”“青年信仰与五四精神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青年与马恩著作传播研究”等方面展开热烈的讨论。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在第一阶段,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与青年工作”主题,北京大学奚佳梦倡导青年要有历史意识和理论意识、当下意识和实践意识、未来意识和世界意识。我校温佩莹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了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并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进一步阐释了人民主体观、群众利益观、群众服务观和群众共享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胡中书、我校焦龙分别以《新时代社会转型背景下共青团职能发展浅析》和《溯往与展望:新中国成立70年共青团工作凝眸》为题回顾了共青团的发展历程。

第二阶段,北京师范大学杨弟福认为,当下对五四精神的研究,一方面是要创新阐释五四精神的价值含义;另一方面,要加强和探索五四精神教育的新途径。北京大学张夏蕊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过滤器,是盾牌,是标尺,为外来的思潮和价值观把握标准和尺度,有助于营造适合青年身心发展的社会环境。清华大学熊成帅以恽代英为例,讲述了中共早期党员信仰马克思主义前的人格特质与精神追求,为新时代培养合格的青年共产党员提供借鉴。

第三阶段,中国人民大学刘浩源阐述了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和丰富内涵。北京师范大学徐少敏详细解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性、实践性和时代性。“任何时候都不能将人与劳动剥离开来。”华中师范大学韩佳敏分别从劳动价值、劳动幸福和劳动精神三个维度来讲述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和内在特质。中国人民大学马琳认为,正确的社会思潮能够促进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和内化,错误的社会思潮则会对人们的思想认知、价值判断和科学信仰的确立造成不利影响。我校张骞骞从区别、联系和转换三个维度探析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自由人联合体的辩证关系。

第四阶段,清华大学周君仪和中央党校研究生院虞海波,分别以《<共产党宣言>出版前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关系》和《青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译本出版传播中的作用及影响》为题,对马恩著作的传播进行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学凡副教授、高炜副教授进行了点评,一方面对同学们的研究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也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本届论坛共有高校、党校、军校、社科院等88个单位的研究生投稿,共收到稿件221篇,其中博士生33篇,硕士生187篇,本科生1篇。论文集共收录60篇论文,其中20篇论文获得优秀论文奖。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主持论坛闭幕式并作总结。论坛由我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研究会、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承办。论坛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了7届,旨在搭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增进学术研究交流,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新形象,新担当,新作为。

(摄影/刘衍村 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