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党领导的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史”学术沙龙举办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24-05-27
作者:钟昱琪 曾玮珈
编辑:梅轶竹

   新闻中心讯(钟昱琪  曾玮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团中央书记处关于加强少运史研究的重要要求和工作部署,纵深推进党领导的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史研究,5月24日下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科研与智库工作部联合举办“党领导的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史”学术沙龙。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原党委书记陆士桢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良驯研究员、北京市少先队总辅导员郑雄应邀作主题发言。

  陆士桢以《继承中国共产党百年少年儿童工作传统 构建少年儿童工作中国模式》为题发言。她表示,党的少年儿童工作具有独特价值与优势,深入研究党的百年少年儿童运动史,总结提炼独具中国特色的少年儿童工作本土化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少年儿童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要深刻把握党的少年儿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渊源,充分认识少年儿童整体发展呈现出的鲜明醒目的时代特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原则,守住少年儿童工作的本土化灵魂,并持续创新少年儿童工作运行模式,全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儿童工作体系。 

  张良驯以《少年儿童运动史研究的三个理论问题》为题发言。他表示,关于少年儿童运动的概念,要基于党团文献,从党的群团工作角度进行界定和分析,明确了少年儿童运动是指党领导的以少年儿童为参与主体、以服务党的中心任务为主线、以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为根本目标的组织化群体活动;关于党领导的少年儿童运动的起源,应追溯到1924年5月,安源劳动童子团的建立,这一观点在改革开放初期得到团中央的再次确认;关于少年儿童运动的主线,在不同历史时期,少年儿童运动具有不同的任务和内容,但一以贯之的是把为党育人、为党建功作为主线。 

   郑雄以《少年儿童运动历史研究的时代价值》为题发言。他表示,学习和了解历史,可以帮助少先队工作者增强自信心和使命感。这种自信一是来源于党同少先队的天然联系,党始终关心关注少年儿童事业发展;二是来源于少先队的崇高使命,为党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三是来源于百年来少年儿童组织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作出的独特贡献,特别是在少年儿童教育领域做了很多开创性、奠基性工作;四是来源于少先队组织带领少年儿童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五是来源于中国少年儿童运动走出成功的中国模式。回顾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新时代少先队工作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结合百年少年儿童运动史经验,探索新的工作内容和品牌,继续加强理论研究,推动少先队工作不断创新,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优秀接班人。 

  在交流发言环节,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何玲教授分享了对马克思主义儿童观的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解,从百年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历程与基本经验切入,深刻剖析中国少年儿童运动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教育意义、文化意义,就加深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的理解把握提出了建议。齐亚静副教授从百年党史的四个历史时期系统梳理了少年儿童实践活动的发展变迁,总结了少年儿童实践活动“变”与“不变”的内在逻辑与经验启示,为新时代少先队活动的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沙龙由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副主任杨巧副教授主持。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教师、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研究生、全国团校骨干教师进修班学员代表参加了沙龙,并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  

  此次沙龙是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5周年之际,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前,举办的一次重要学术活动,旨在凝聚更广泛的少运史研究力量,推动产出更多高质量少运史研究成果,不断扩大我校少运史研究和少儿学科的学术影响力。(摄影/杨志远)